好歡螺螺螄粉是怎麼做的?

好歡螺螺螄粉是怎麼做的?
螄粉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特色的小吃米粉,其製作材料與工藝皆獨具魅力,別有一番風味。
採用柳州特有的乾切粉,有切粉和現榨圓條 “線粉” 兩種。其斷面直徑約 3 毫米,由陳年老米製成,秉持 “越陳越好” 的理念,因放置久的米失去油性與膠質,加工成米粉後反倒擁有極佳彈性。烹煮前需把乾切粉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個小時以上備用。而且,煮粉時與桂林米粉做法大不相同,桂林米粉煮前要用熱水先浸泡,而螺螄粉得用冷水浸泡,不然煮熟後米粉極易斷裂,難以展現應有的彈性,所以熟練掌握這一要點對製作出正宗美味的螺螄粉至關重要。
湯料
螺螄粉之名與其獨特的湯密切相關,它的湯是用螺螄熬製而成,這便是得名的重要緣由。在螺螄選用和處理上很有講究,既可選用田螺肉,也能用江河中的小螺螄肉,二者做出的味道差別不大。把活的螺螄買回來後,要用清水浸泡兩天,並且在浸泡螺螄的水中放一塊鐵,這樣既能促使螺螄吐盡體內泥沙,又能抑制北方人較為擔憂的寄生在螺螄體內的血吸蟲,進而確保螺螄肉有清甜的口感。待螺螄吐泥乾淨,將其撈出瀝乾水分,用鐵鉗剪去螺螄尾部,畢竟尾部容易積聚淤泥,且方便螺螄煮熟時吸食。接著,把鍋燒熱倒入油,放入拍碎的蒜、姜、大蒜、乾辣椒、紫蘇等配料爆炒,炒出濃郁香味後(這些配料儘量多放些),倒入處理好的螺螄翻炒,再加入適量的鹽、雞精、蠔油、料酒等調味料,翻炒至螺螄大約四分熟時,加入適量清水,轉小火慢燉兩小時以上。湯的關鍵還在於加水時添加的配料,各店家往往都有不外傳的獨特配方,一份好的湯料配方甚至要花重金才能買到。湯熬好後放在爐子上持續慢燉,以保持其風味。精心熬製的螺螄湯有著清而不淡、麻而不燥、辣而不火、香而不膩的獨特風味,這也是螺螄粉的靈魂所在。此外,新鮮的螺螄粉湯還會用到牛骨、豬筒骨、雞架、豬皮、黃姜等食材,製作 30 斤螺螄粉骨湯時,所需材料及比例為:雞架 500 克、豬筒骨 1000 克、牛骨 1500 克、豬皮 500 克、黃姜 30 克、酒 30 克。把上述材料全放入湯鍋內,先以大火將湯水燒開,接著大火熬 30 分鐘,再轉小火慢熬 6 小時。待 6 小時熬製完畢,豬筒骨已然熬軟,牛骨和雞架也都充分釋放出濃郁的香味,這時螺螄粉的大骨湯才算大功告成。
配料
除了米粉和螺螄湯這兩大關鍵要素外,螺螄粉還搭配有多種豐富的配料,比如腐竹、酸筍、酸菜等等。其中酸筍的味道比較獨特,部分外地人可能會把它特殊的氣味誤認為是臭味,其實這是酸筍經過特定發酵工藝後產生的獨特香味。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味道,才賦予了螺螄粉更濃郁且正宗的風味,也成就了它獨一無二的特色,缺少這一味,就稱不上是地道的螺螄粉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